一张卫星照片显示168配资官网,中国新疆马兰附近的秘密试验基地出现了一种此前从未公开的、采用“折线飞翼”构型的隐形无人机。
马兰秘密试验基地的卫星照片中,出现了一架“折线飞翼”构型无人机。
这张卫星照片拍摄于8月14日,但直到最近才出现在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的网上档案中。马兰是中国尖端军用航空飞行器的研发中心,重点在于先进无人机的研制工作。该机的设计与中国公开展示的彩虹-7(CH-7)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极为相似,很可能是其改进型,或者采用非常相似的构型。2025年5月,行星实验室公司拍摄的一张马兰秘密试验基地的卫星照片中,就出现了一种新型、超大型、低可探测、高空长航时飞翼无人机。如果在上一张卫星照片中的无人机还没有试飞,现在可能已经成功进行了飞行。
2025年8月14日,马兰秘密试验基地,一架从未见过的飞翼无人机,机翼前沿有折线。
卫星照片中的这架无人机颜色很深,位于跑道的尽头,翼展约41米。似乎在机身中央前部有一个进气口,并在后部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尾喷口。
无人机的机翼外沿投射出一些不寻常的阴影,可能表明在机身下方的跑道上有车辆或设备。在跑道附近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辆和其他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这张照片是日光条件下拍摄的,尽管他们知道特定的侦察卫星(包括比行星实验室公司性能更强大的侦察卫星)会定期飞越头顶,但没有迹象表明采取了隐藏无人机的措施。马兰秘密试验基地配备了一座高度戒备的巨大机库,帮助保障军用飞机的操作安全。
2025年8月,马兰基地内的无人机(左)与2024年11月公开的彩虹-7无人机的俯视图(右),两者外形尺寸接近。
如前所述,2025年8月拍摄的这张卫星照片中,出现的这架隐形无人机与2024年11月正式亮相的无人机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据说,2024年11月亮相的那架无人机是名为彩虹-7的第一架原型机,其外形尺寸与此前公开展示的模型有明显区别。从两者的俯视图可以看出,根据相对于跑道的宽度,它们的外形尺寸接近。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两条跑道的宽度有多少差异。
2025年8月在马兰秘密试验基地拍摄的无人机与2024年公开的彩虹-7无人机相比,机头部分更宽更长,整体形状也存在一些差异。这架新型无人机与彩虹-7在机翼、机翼后缘线条、展弦比和翼尖形状方面的差异似乎也比较小。
2024年11月,珠海航展亮相的彩虹-7无人机。
马兰秘密试验基地的这架无人机很可能是彩虹-7的发展型,从外观推测,彩虹-7最适合执行情报、侦察和监视(ISR)任务,但在官方介绍中,称其是一种能够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无人战斗机(UCAV)。就外形尺寸而言,2025年8月出现在马兰基地内的这架无人机,看起来外形尺寸介于大型无人机与此前报道中出现的更大型无人机之间。
过去,中国也曾经出现过其他采用“折线飞翼”构型的无人机,其中一架于几年前在成都被发现,成都是中国一家大型军用飞机制造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然而,这些无人机似乎都与2025年8月在马兰秘密试验基地发现的无人机并不完全一致。
《航空周刊》封面,RQ-180无人机想象图。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发现的这架无人机与美国空军秘密研制的RQ-180高空长航时(HALE)无人机的非官方渲染图有相似之处。此前,在军事观察家撰写的分析文章中,讨论过彩虹-7和RQ-180无人机构型的设计特点,以及可能的飞行性能。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制造的两架X-47B之一。
多年来,“折线飞翼”构型无人机也曾被美国一些载人和无人军用飞机项目所采用。其中最著名的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发的X-47B无人战斗机(现已终止)。在美国空军远程攻击轰炸机(LRS-B)计划(最终产品就是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之前,提出的B-3轰炸机概念就采用了这种构型。
中国“星影”折线飞翼无人机。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正在积极研制用于执行各种任务的飞翼无人机。几年前,就有专业媒体表示,中国航空工业在这一领域可能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投资,而中国武器研发系统的学术部门也将深度参与其中。
“星影”无人机尾部有可打开的减速板。
就在本周,即将开幕的长春航展现场,中国科学院(CAS)就展出了一款新型双发喷气式飞翼无人机。虽然这架无人机的身份仍未确定,但它与此前公布的一款名为“星影”的概念机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后者是一家名为星影的中国企业在2018年新加坡航展上,以模型方式公开展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无人机似乎都在两台发动机尾喷口之间的机身尾部配备了一个减速板。
长春航展现场的双发飞翼无人机,机翼前沿同样有折线。
除非它是某种用于反侦察的诱饵目标(尽管可能性很小,但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否则2025年8月在马兰秘密试验基地的卫星照片上发现的这架无人机,将是中国大力研发的隐形飞翼无人机系列中的又一新成员。
译者按:
九三阅兵式之后,似乎外国军事观察家认识到中国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展示的各种武器装备模型,都是真实存在并很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在一些分析文章中难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仔细想一下,中国新型无人机确实有许多采用了“折线飞翼”构型,横向对比之下,美国RQ-180犹抱琵琶半遮面,X-47B已经失败,难怪某些外国作者会有一点焦虑。
扬帆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